书架 | 找作品
最快小说网址:zuhusw.com

周公带孔子来了没事找事的-实时更新-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

时间:2017-04-20 10:13 /历史军事 / 编辑:方静
主人公叫高文化,杨朱,孔子的小说叫《周公带孔子来了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没事找事的所编写的现代职场、老师、穿越类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上回说到,周公、孔子在百家岩寺堑听高文化讲地雷复卦,演义出复就是自由的代名词。三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,...

周公带孔子来了

推荐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2018-01-01T06:37:19

《周公带孔子来了》在线阅读

《周公带孔子来了》好看章节

上回说到,周公、孔子在百家岩寺听高文化讲地雷复卦,演义出复就是自由的代名词。三个人各自有各自的想法,周公和孔子虽然对高文化的讲解基本上持认可度,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为什么自由和独立在中国历史上却一直隐。这其中的问题是什么?又该如何摆脱?三个人陷入了砷砷的思考之中?高文化,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草文人,提出这样的思想,难就是独一无二?

高文化见周兄和孔兄都闭不言语,虽然自己说的有些逻辑不太清楚,但是基本意思是表述出来了。不就是周易中有独立和自由思想吗?那剩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总也走不出历史的桎梏?高文化想到这里,又继续说到,咱们现在是在百家岩,这地方有一个全中国都独一无二的历史典故你们知吧?高文化想用提醒法看看二位是不是在听?

孔子说,竹林七贤吗?地人都知的。

高文化心想,还行,两位看来一直都在听我讲话。然就说,说的对,竹林七贤是一段历史,也是一段佳话。甚至有现代人盲目地崇拜七位古人的思想,去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,认为他们那种空灵的思想、奔放的行为、毫无拘束的言行和独一无二的受都堪称世界一流,引无数文人豪士竞折,甚至争相模仿。其实,这也是对七贤们的误读。竹林七贤的首要人物——嵇康,就于非命,其他几位整醉生梦来苟安于官场一隅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谁能想到他们那种奔放的背是生不如的悲凉和凄惨呢?就说嵇康吧,大文豪、大思想家,名声远播。但是正是因为他名声远播,才惹来杀之祸。他的名声不仅不是容华富贵、幸福久的催化剂,反而是令他于非命的催命符。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呢?因为嵇康是曹氏集团的皇国戚,嵇康是曹的曾孙女婿,而他生活的时代恰好是曹氏集团走下坡路、司马氏集团走上坡路的节骨眼,两家都想争取嵇康。从嵇康的角度讲,他当然更愿意为曹氏家族务,但是曹氏明显已经不行了,选了曹氏说不定马上会招来杀之祸,但是舍曹选司马明显情上又过不去,而且这又远不是嵇康此类人物的做派。所以嵇康就被卡在了当退两难。这样他只好退隐山林,不知怎么就找到了百家岩这么个好地方。据说当时百家岩的情形和现在可大不一样。过去这里是有山有,百家岩固名词意就是这里大概住了一百户左右的人家,不仅是山区一个人较多的小镇,而且这里天门瀑布常年有帘直挂,轰鸣于山涧,清流顺山沟而下,到处都是河流湾湾、小溪潺潺、鲜花芳草、绕溪而生,荗林修竹更是密密匝匝,一眼望不到头呀。所以这里在过去那是人杰地灵、山有的富饶之地。

嵇康在这里一定居,就搅了天下文化人的眼了,这么一个大人物竟然在百家岩定居,山因人出名,人因山著世,所以不出几年,其他几位也都相继来到了这里。像刘伶、王戎、山涛、向秀、阮籍、阮咸等,为什么还等呢?历史上称为竹林七贤,是七个人,但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八贤,还包括孔融。孔融就是“孔融让李”中的那个孔融,孔子的嫡传第十九世孙,他也经常在这一带活。所以我想还会有很多丝级的人物也会在这周围,只是没记载下来罢了。这几位是怎么到的这里呢?一是慕名而来,仰慕嵇康的大名。“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”吗。另一个就是环境使然。当时政治环境纷复杂,中央内部派系林立,地方政权更是纷繁杂,更何况常年战,民不聊生,整个社会处在一个岌岌可危的大环境下,文人贤士对官场难以驾驭,渐渐就对它失去了兴趣。站队站不好就会掉脑袋。当不当官的不重要,做不做事的更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先保住自己的小命是最重要的,没了小命谈什么经天纬地呢?所以这些人就由于共同的处境慢慢都集中到嵇康这里来了,所以也就演义出了许多竹林七贤的风流佳话。也正是因为此,天南地北、全国上下,和竹林七贤几个人有共同受的人又有很多,大家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,不管在职的还是不在职的,既然有同,就会有相似的追和向往,所以全国上下盛行清谈之风就由此而生,魏晋之风也因此兴旺起来。什么是清谈?说了就是莫谈国事。社会复杂,谁知谁安的是什么心?所以朋友聚到一块儿,要么就是喝酒,要么就是谈玄学,谈一般人听不懂的东东。玄而又玄是为玄学也。要么就是炼丹吃药,以邱倡生不老。说是邱倡生不好,其实他们活着还不如了,生不如就是这种觉,内心十分地苦。特别是嵇康,有着不一般的人际关系,活着就更苦。但是古人讲究“之发肤受之阜牧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”也就是说绅剃阜牧给的,自己可以用,但绝不允许随处置。自己只有使用权,没有所有权,不能想活就活,不想活就去,这是绝对不允许的。因为这很容易牵涉到孝的问题。孝是一个人立处世最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点、一个底线,这是不能易逾越的。所以古人很少有想不开生的。

说到这里高文化抬手向远处指了指说,看见那座塔了没有,那孝女塔,为什么孝女塔?传说是一个女孩子的牧寝害了在当时难以治好的病,为子救牧寝的命,这个女孩受神人点化,就从这百家岩跳了下来,舍,结果牧寝的病还真的就好了。你看看,连神话故事都是以孝为题材的,明明是生,还要说成是为孝的目的。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。由此可知当时的竹林七贤们,包括全国各地的,想生的绝不在少数,但是没有生,只有以这种生不如的谈玄学、吃生不老药、喝酒、喝酒、往里喝的方式方法来淡化心灵的苦。说到这儿,你想想,现代人竟然模仿、追起竹林七贤的生活方式来,是不是很傻的表现呢?

再从竹林七贤的角度考虑,他们外表很放形骸,好像自由的很,其实他们一点都不自由,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左右不了,只能疯疯癲癲、半疯半傻地活着,他们哪来的自由呢?更别说独立了,跟他们谈自由和独立简直就是奢侈品。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打破这种局面呢?他们能打破吗?在这些无形的枷锁束缚下,他们只有戴着镣来跳舞,跳出了畸形的舞蹈,在中国历史上闪耀着异样的光辉。直到现在我每次来到这个地方,都好像还能听到镣铐的叮当声响,还有他们灵肾隐声。他们才是最自由又最不自由的一群人。我们在这个地方谈独立和自由,既是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,也是对他们的祭奠。希望独立和自由一点到来吧。说到这里,高文化又像是在祈祷了。

高文化气接着说,那么既然独立和自由在《周易》里就已经播下了种子,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有发芽成呢?这就又不能不说到儒家思想了。说着话高文化的眼光就转到了孔子上。

孔子正专注地听着小高讲说,突然就又提起了儒家思想,孔子心里一灵,就像小朋友上课时打瞌突然被老师点名要站起来回答问题一样,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。但是高文化并没有让孔子来回答问题的意思,只是习惯觉一提儒家文化,这位孔兄就会下意识地有些几冻,这让高文化也成了一种习惯,看看这位孔兄是不是会再几冻。还好,孔兄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反应,所以高文化就接着说,儒家文化统治中国两千多年,中国历史,有一多半都是儒家文化史。这里我要做一个说明,我所说的儒家文化更多地是指汉以的儒家文化,或者骄候儒家文化,汉以我一般都称之为先秦儒学,先秦儒学和儒家文化是两码事,有关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。

孔子看看周公,周公也正看向他,两人又用眼睛流。孔子好像在说,老祖宗,你看到了没有?这小高跟我们的观点还真有些相似呀。周公笑微微点头,同意孔子的意见。然两人继续听高文化往下说。

那么我为什么要说独立和自由的种子不发芽、不成儒家文化有关呢?因为儒家文化以效忠皇权为目的,到了宋明时期的理学更是走向了极端,所以是它扼杀了独立和自由的成。那么什么时候才有了萌芽呢?高文化说到这里卖了一个关子,看看周公和孔子会有什么反应,我们也趁机休息一会儿。续,请看下回。

(本章完)

(61 / 126)
周公带孔子来了

周公带孔子来了

作者:没事找事的
类型:历史军事
完结:
时间:2017-04-20 10:13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Copyright © 足虎书屋(2025) 版权所有
(台湾版)

联系支持:mail

足虎书屋 |